焦國標: 六十年文學文獻一片空白 (转载) 点击数:933

焦國標: 六十年文學文獻一片空白
12/3/2011 点击数:11
 
 

六十年文學文獻一片空白

焦國標

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副教授 2010-11-10

(http://news.hotpot.hk/ )


   網上瀏覽到陳思和教授的〈六十年文學話土改〉一文。該文有句話引起我許多聯想。這句話是:「在一九四九年為起點的當代文學史上,幾乎沒有人為此(土改)寫出激動人心的文學作品。六十年的大陸當代文學史上幾乎沒有產生過土改題材的傑作。」

   不見反右等題材傑作

   我的聯想之一是,大陸六十年當代文學史上,「幾乎沒有人為此寫出激動人心的文學作品」的「此」這個代詞,實在上不只可以代土改,也可以代這六十年裏的一切重大歷史題材。土改題材固無傑作,鎮反、反右、大躍進、大饑荒、文革、拆遷、野蠻計生這些題材又如何呢?有傑作嗎?同樣沒有。

   聯想之二是,不只是文學領域「沒有產生過土改題材的傑作」,史學領域有嗎?同樣沒有。中國每一所文科大學和綜合類大學都有歷史系,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各省市區社科院裏都有歷史所,那裏的歷史學教授副教授、研究員副研究員「多如海沙」,可是以土改為題材的歷史傑作又有幾部呢?不只以土改為題材的,以鎮反、反右、大躍進、大饑荒、文革、野蠻拆遷為題材的歷史學著作又如何呢?不也同樣影子也不見嗎?

   聯想之三是,學者要研究文獻,更要製造文獻。中國是文獻大國,所謂學者就是在文獻裏找食兒的人。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。學者不僅要在文獻裏找食兒,還應該,或者更應該,製造文獻食糧。你研究的文獻都是祖先造的,你也應該製造文獻,留給後人當礦藏,讓他們從中尋寶找食兒。

   職是之故,大學裏的教授副教授們,研究所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們,不要單單吃文獻,也要花一些精力把身邊腳下的資料想辦法保存起來,供後來的同行享用。如今是碩導、博導滿街走,可是迄今我沒聽說哪個碩導、博導組織自己的研究生編纂土改、鎮反、反右、大躍進、大饑荒、文革、拆遷、計劃生育等等當代最重大題材的文獻。

   發動研究生整理文獻

   聯想之四是,當代中國學者分兩大類,一是書齋文獻學者,一是御用歌德學者。這兩類學者有一個共同特點,即都是冷血冷眼,下層民眾不入其眼不入其心。前者的人格理想是傳統的士大夫,後者的人格理想是政府官員。士大夫不考慮小民生活,他們考慮的不是四書五經就是宮廷政治,都是大話語。胡適、陳獨秀不談四書五經宮廷政治了,換成談民主談自由談國民性談軍閥政客了,仍然一如舊士大夫,作品裏幾乎不見下層人的啼飢號寒之聲。

   因而我建議碩導博導們組織自己的研究生,搞搞當代重大題材的文獻編纂工作。網上就有很多資料,讓學生分門別類做做收集整理編輯的工作,豐富一下文獻寶庫,不是挺有意義嗎?

 

 
友 情 链 接:
寒夜闻柝-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| 上海无名 | 【作曲家许如辉】 | 【上海许如辉】 的视频 | 凤凰无名博客 | 中国戏剧网 | 中国黄梅戏 | 越剧南薇弟子 | 文硕:中国首席娱乐官 | 东方文献 | 许如辉女儿 |
版权所有:遗珠阁  地址:中国上海  手机:135646124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