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一齣里程碑式的民族音乐剧诞生点赞 点击数:1946
为一齣里程碑式的民族音乐剧诞生点赞
阿  泰
    我要讲述的这齣戏,即是赣南采茶歌舞剧《永远的歌谣》。
 
 
    文硕先生率先提出民族音乐剧这个理论概念,我是十分赞赏和钦佩的。因为不十分熟悉这个舶来品剧种,於是特地去观摩了几场原创音乐剧,实在遗憾得很,距离我心目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剧的形象可以说是南辕北辙,无法为文硕先生的理论找到一个无从争辩的实例。当然这些带有西方音乐剧烙印的音乐剧,在催生我们自己音乐剧的过程中,在摸索音乐剧创作的道路上,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气血不足的原创作品,也极为正常,应当鼓励各种形式的探索。
    前些日子晚上,无意中在央视11频道看到一齣赣南采茶戏,看完之后,竟然坐椅子上跳了起来,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中国民族音乐剧!对!这齣被演出团体自称为采茶歌舞剧,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音乐剧!音乐,是我们熟悉的旋律!舞蹈,是中国式的舞蹈,而且生动传神,既没有大洋彼岸那一边疯狂的节拍,又没有眼下流行的街舞的琳琅眩目的翻腾,但其别具一格舞蹈语汇丝毫不逊色於欧美音乐剧的缤粉多采。更可贵的是它的叙事方式,场次的安排,已远远离开传统戏曲的规律,而是用一种既附合西方音乐剧的规律,又具有崭新的民族特色的,充溢着散文诗韵味的,一种中国式的戏剧叙事方式,为中国民族音乐剧树立了一个典范!
 
   
    故事发生在1931年夏天,兴国县龙潭村。为了支援中央红军反“围剿” 斗争,乡亲们错过了春播。一场无法克服的夏荒像一座大山压在苏区群众心头。浓雾迷漫在山村四周,压得人人心惶惶,无计应对。有位年轻的苏维埃主任李龙槐,挺身而出,发动大家筹粮、捐粮,他宁可自己挨饿,把自己尽有的粮食送给了群众。他的质朴善良的心和为乡亲筹粮的意志,赢得了地主女儿马玉琴的爱情。最后,他以女婿的身份来到白区地主家,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借得粮食,这场高潮戏的新颖别致的处理,真可谓是全剧的华采乐章,留待稍后介绍, “山歌年年唱,灯笼夜夜亮,一代传一代,一帮接一帮。”在赣南山区特有的红灯笼的巨浪中,戏被推向了一个个高潮。
    该剧的音乐元素,有两个乐曲组成。一个是土地革命时期诞生的红色歌谣《苏区干部好作风》: 一个是采茶戏曲牌《睄妹子•对花》。
 
 
    “正月里花里花儿开唷,摘一朵芙妹妹头上戴” ,这支当年风行赣南苏区的民谣,以它特有清新的旋律,深深拨动着观众的心弦。我们曾从潘佟子妈妈的细细哼吟中,早已领略过这种赣南客家民谣的韵味,尤其是尾句“哎呀嘞” ,特色显明。在演员-乐师-观众三者的心灵上,一条天然的渠道在融会贯通着。诗有诗的灵魂,曲有曲的精神,中国原创音乐剧,首先在音乐上,应该烙下民族音乐的痕记。中国的採茶花鼓系列的剧种,几乎各省市都有。它们声乐上的特色,就是嫁接在本地区的民歌小调之中,其曲库之丰厚是其它国家所望尘莫及的。中国新歌剧的成长的经验是可以在民族音乐剧中得到传承的。无论是《白毛女》《刘巧儿》《刘胡兰》这些充滿山西陕西,两西戏曲韵味的歌剧,到《阿诗玛》《草原之歌》云南民族风情的歌剧,以及充滿川剧音乐色彩的《江姐》,它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吸取了地方戏曲和民歌民谣的养份。这是民族音乐剧生长绕不过的坎!一个原创音乐剧,如果都能找到非常接地气的合适的稼接桩木,民族音乐剧的繁荣和生机盎然,自可指日而待。《永远的歌谣》成功的意义,是划时代的,具有里程碑式的指点前程的示范作用。
 
 
    该剧的舞蹈语汇,也完全是中国本土化的。赣南采茶戏特有的舞蹈,“矮子步”、“掸水袖”、“扇子花”、“耘田舞”等,随着剧情的发展,合理而又巧妙地让其发挥得淋漓尽致,一点不显得生硬不妥。
全剧每个场次的关目也别具一格,非常世俗化且显得贴切传神,“我就这样当村长”、“我就这样来娶她”、“我就这样当新郎”、“ 我就这样来办公”、“我就这样来圆房”、“我就这样来借粮”…… 全剧的高潮戏在“我就这样来借粮” 这一场,可以称得上华采乐章。
 
    女主角马玉兰是地主家的大小姐,她父亲财大气粗,豢养着一帮子杀气腾腾鹰犬,似乎像个恶霸地主。原创者没有刻意安排一场剑拔弩张的翁婿会。而是由李龙槐和四名手执恶鞭的家丁对垒的方式来掀动高潮戏,用的尽是音乐和舞蹈两种表演元素。中幕用的是半透明的尼龙纱幕。秒幕后,乡亲们一个个手执大红灯笼,充満渴望和关切的神情漾溢着整个舞台,而他们又都是幕后的歌队。戏在纱幕前进展着。地主丈人对这位冒然前来的女婿进门便是一顿鞭抽。接下来威逼利诱让他将女儿送回去。在饥饿欲绝时刻,面对香气扑鼻的佳肴,李龙槐不为所动。虽身悬梁索,依然要求借粮三百石。最终粮是借到了,人也被折磨得奄奄一息,无力生还。这场戏的咏叹调似的音乐和跌宕起伏舞蹈,托起了全剧高潮,演出显得十分游刃有余,饱滿充实。
 
   
    演出者将该剧定名为“赣南采茶歌舞剧” ,並不自封为赶时髦的“音乐剧” 。在钱慾横流的当代,地方戏曲被视作敝屣,仿佛都是奄奄待斃的弃至在拉圾箱边的一堆废弃物,有位“德高望重” 的大戏剧专家不是也扬言它逃不过消亡的厄运吗?可赣南采茶戏的演职人员看来並不认同。他们都是有志气,有骨气,对自己的剧种充滿了崇敬和自重,锐意进取,改革创新,以求生存。他们毋须借重百老汇的桂冠为自己增彩添色。他们认为自身剧种的历史已然有足夠的生命力,断然不会做依附权贵,自我矮化之举,因此就有了“赣南采茶歌舞剧”这个新名称。
    该剧导演张曼君,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,被业界称为当下中国戏剧舞台上最具活力、最有才华的“前沿导演” ,但他(她?)的出身却是戏曲演员。她11岁开始唱采茶戏,她血液中蕴藏了大量采茶戏的基因,她曾执导过《八子参军》、《山歌情》名剧,难道如此资深名导,还不知道西方“音乐剧”为何物吗?她不知道她排的就是中国自己的音乐剧吗?但她也並不自翊她排的是音乐剧。从中不仅看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信。同时还显示了她虚怀若谷的襟怀。
    好吧,她不说,我来说吧!
    《永远的歌谣》是当代民族音乐剧里程碑式的大作!它势必为中国民族音乐剧拉起一簾绛红的大幕。中国民族音乐剧的铿锵脚步必将从此开启!我为它点个鼎级的赞!
 
 
友 情 链 接:
寒夜闻柝-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| 上海无名 | 【作曲家许如辉】 | 【上海许如辉】 的视频 | 凤凰无名博客 | 中国戏剧网 | 中国黄梅戏 | 越剧南薇弟子 | 文硕:中国首席娱乐官 | 东方文献 | 许如辉女儿 |
版权所有:遗珠阁  地址:中国上海  手机:13564612407  沪ICP备09000149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