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造像——中国艺术家们永恒的主题(阿泰) 点击数:8444
观音造像——中国艺术家们永恒的主题(阿泰) 点击数:52

 

   观音造像——中国艺术家们永恒的主题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(兼论遗珠阁观音造型艺术特色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(阿泰)

 

2002年夏,“上海遗珠阁”首赴美国洛杉矶举办【遗珠阁紫砂雕塑艺术展】,时任佛光寺【西来寺】主持,星云大师大弟子慧传法师不辞辛劳,亲临开幕式剪彩。事后,在【西来寺】方丈室内,慧传法师兴致勃勃倡议“上海遗珠阁” 将普门品三十三观音塑成立体艺术形象,融艺术创作与弘法利生於此盛举,不啻是无量功德。经过半年日以继夜努力,终于园满完成这一功德,为禅林艺苑留下一段佳话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星云法师(右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传法师(中)

 

塑观音——中国艺术史上永恒的主题

 

纵观中国雕塑艺术史,以先秦兵马俑为先导的俑像雕塑; 以天禄辟邪为代表的陵墓雕塑; 以云岗,龙门,大足,麦积山,敦煌为典型的佛像雕塑……浩浩瀚瀚,其恢宏壮观,其多姿多态,其充满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成就,足以与西方雕塑相媲美。

占中国雕塑艺术史重要地位的佛像雕塑,并非源自中国。而是随着佛教从南亚传入中国的“舶来品 但从其发展历史看,又与印度造像风格大相径庭,可以毫无疑惑地说,一部中国佛像雕塑史,纯粹是中华民族的创举!

早期的佛教,其实并不造像顶礼膜拜。只是在建造佛骨舍利塔时出现了一些法轮,莲华,佛足印,菩提树图饰。稍后,秣菟罗王国国王迦腻色迦,笃信佛教,邀集犍陀罗的能工巧匠们,汲取了古希腊的造像经验,创造出释迦牟尼的立体像,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犍陀罗艺术。其造像特点,姿态优美,富於动感,衣纹质感强,线条简练,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。以下一尊犍陀罗风格的佛像,系遗珠阁仿制博物馆藏品,可一赌其造像风格。

 

 犍陀罗造型风格

 

据文献记载,中国佛教雕塑,大致可锁定在公元三世纪前后。甘肃敦煌莫高窟始创时期可追溯到“东晋十六国”; 山西云岗昙曜五窟开凿时间也在公元四世纪末。以北魏,北齐最为盛行。南北朝前后,北方石窟雕像受南朝先进文化影响,造像风格逐渐趋向南朝士大夫审美高度而渐入佳境,风格日趋完美。随着大唐盛世,统治者推波助澜; 两宋时期世俗化的转变; 明清两代的传承与发展,每个朝代各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,作品中留下那个时代审美时尚的印记。盛唐的丰腴,两宋的青癯,明清的端丽,现代的写实,各具特色,各领风骚,均可叹为观止。

从陕西出土兵马俑之后,雄辩无疑地证明了我国人物雕塑艺术,在佛教尚未传入中土之前,其造型艺术早已达到极高的水准。中国的古代雕塑家们,在开始仿造外来的佛像时,显得颇为拘谨。然而,理所当然会以自己的智慧和审美观,去影响,去丰富,去提高“舶来品佛像艺术,率先开创“洋为辅,中为主的外为中用,中西合璧范式,潜移默化,逐渐趋向本民族化,为中国雕塑艺术史开创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辉煌。而观音造像的演变即是有力的佐证。

观音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据佛经记载,世俗百姓如若遇难,祗须诵念观音法号,观音菩萨即会以各种化身前来救难解厄,所谓“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,这也为历代艺术家们提供了自由想象,自我发挥的创作空间。

最早出现观音造像是在南北朝时期。造像风格脸容青癯,眉目修美,洒脱俊逸。自北魏太武帝迁都洛阳,他竭力推崇和吸收汉文化,於是来自南朝魏晋士大夫群中所流行的时尚喜好和艺术审美趋向,自然而然影响了北方石刻造像的佛像风格。当时南方画坛美学,盛行张僧繇的以丰腴健硕为特徵的所谓“得其肉的人体画。来自北方的石刻艺匠也紧跟潮流,热衷于摹效南朝画风中的新款式,观音像也渐渐丰满起来。这是佛像东渐之后,佛像造型第一次大变化。至北齐一朝,达到了顶峰。

1996年,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,一尊北齐观音石雕立像,以75万港元拍出,引起轰动。这尊石刻观音,面相丰圆适度,神情和蔼,体态匀称健美,衣褶线条流畅,极富质感。制作者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得如此精确,自有其应有价值。

这一时期的观音标准像虽说都呈男性,但却都带有些须女性的妩媚。即所谓“男性女貌 观音本是男身,“华严经上曰: “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,有勇猛丈夫观自在,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 ,唐之前观音像,往往整体造型丰硕魁伟,然而在细部处理上,如头戴花冠,缯带飘拂,帔巾缠绕,璎珞佩环,细致入微,一派贵妇风度。古代雕刻家们,采用“女扮男装模祥的艺术处理,将观音普渡众生理念赋於母爱之美,以彰显这位慈悲为怀的伟大神祗的宽博襟怀和大爱风范。

什么时候观音造型完全女性化了呢?有两个小故事可以说明。

据“北齐书载,北齐武成皇帝发高烧,梦见观音是位妙龄少女,相貌和善,秀丽端庄。她梦告武成帝把以前误为男性返朴归真,转成本性。如果成功,她愿解忧济困,慈航普渡众生。

又据“观音感应传载,唐代广为流传的马郎妇观音出自陕右。元和十二年,有美女挈篮鬻鱼,由于姿色出众,人竞欲娶之。女曰: 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则吾妇之。黎明能诵者二十余人。复授以金刚般若,能诵者犹十人。乃更授法华经,期以三日通徼,独马氏能之,乃具礼迎归。入门女称疾,求置别房,须臾便死,体即糜烂,然瘗焉。数日,有紫衣老僧至葬所,命启视,惟黄金锁子骨而已,谓众曰: “此观音大士悯汝辈障重,故垂方便示现以化汝等。言讫,飞空而去。

从上述两则记叙来看,唐以后观音演变成女相,可以说是代表了社会底层信徒内心的冀求和心愿,自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的。

盛唐是我国最为开放的一个社会。那时的京都长安,生活着欧亚许多国家的侨民。时尚所向,视女子丰腴为美。唐朝大画家吴道子,阎立本,周昉等笔下的观音或仕女形象无一不体态丰肥。反映在云岗,龙门,大足,敦煌的观音雕塑像也都是面容饱满,躯体丰腴,神态庄重,雍容华贵。至此,一位华夏民族自己的圣母形象­——观世音菩萨,完完全全确立起来了!她面目和善慈祥,体态庄严丰满,心怀仁厚救世的大爱,胸藏无比限量的慈悲,唐代观音形象充分体现了观音博爱精神,把佛像艺术推向又一个辉煌峰巅!

宋代的佛像,以及同时代的辽,金佛像,看似创作规模上不及隋唐,但在艺术成就上,却丝毫不逊於前朝。由於砖木结构的庙宇大量兴起,宋以后金漆彩绘的木刻雕像便盛行起来。现存宋代观音塑像,其姿态之优闲,形体之柔美,神色之从容,装饰之华贵,技巧之高超,均令后人惊叹不已。创作者有意无意地摆脱了宗教的戒律束缚,敢於在现实世界中借鉴美貌女子形象作为创作蓝本,这是宋辽观音的最大亮点!宋代观音最为卓越的艺术成就,即在於将法相庄严,高不可攀的神的形象,变化成充满人间温馨和慈爱的世俗形象:五官娟秀,相貌温和,神情亲切,造型自然,凭添了女性的婉约和妩媚,这一世俗化的特徵,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可谓不谋而合,遥相呼应,相映成辉,异曲同工。

宋元明三代,外患内乱,烽火连年,开崖凿窟的庞大工程已无力可为。石窟艺术式微,庙堂漆金绘彩的泥塑木雕佛像应时而生,迅猛崛起。艺术风格上,世俗化倾向更为明显。如苏州东山【紫金庵】中十六罗汉,及殿背鳌鱼观音像,举世公认,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!这群出神入化的彩塑像出自明朝江南雕塑圣手雷潮夫妇之手。十六罗汉开相,有梵相也有汉相,个个神采奕奕,栩栩如生,相貌表情各异,毫无一丝雷同。犹以降龙罗汉最为传神,他手拿降龙珠,另一手所向,竟是高悬殿对角梁柱之上盘绕的苍龙。招引之态活龙活现,真令人拍案叫绝!左上端一尊诸天菩萨,手执一方绢帕,飘飘然宛如真的丝帕绸巾一般轻盈,飘逸,仿佛随风一吹,便会飘向云端!殊不知却是沉甸甸的泥塑而成,在太湖之滨东山坡上,已经默默地飘扬了六七个世纪!殿背的鳌鱼观音,衣袂裙带随风飘起,衣褶处理繁而有序,毫无凌乱感。顶端华盖相护,华盖的裙围也随风而舞,风向一致。殿隅方寸之地,虽无惊涛骇浪,但给人的感觉,仍是气势逼人:观音菩萨驾起祥云,任凭足下浊浪翻天,她依然乘风破浪而升,从容俯瞰尘世,净瓶甘露,柳枝轻拂,洒向人间,尽是福泽……作品风格完全是写实的,面容表情生动传神,仪态手势自然逼真,衣褶线条流畅舒展,尊尊塑象呼之欲活!这是明代佛像惊世骇俗典范之作!游苏州不上东山紫金庵随喜,那是白跑一趟苏州啦!

这一时期保留下来的精品佛像,尚有山西平遥【双林寺】的诸天菩萨;云南昆明【筑竹寺】的五百罗汉。都是明清两代雕塑艺术家们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!无论是数量上,还是艺术品质上,都是世界雕塑史上无与伦比,堪称独树一帜,精妙绝伦!

至清朝康乾盛世,民富国强,许多毁于兵燹的庙宇逐渐修复。民间工艺品创作也茯得发展机遇,玉雕石刻,泥塑木雕,白瓷彩陶,铜铸金造,各擅胜场,异彩纷呈。创作题材最多的,依然是观音!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在中国艺术史上,塑造观音形象,是古往今来华人艺术家永恒的主题!

 

遗珠阁的百态观音形象

 

上海遗珠阁自1988年创建至今,快近二十五个年头了,设计紫砂雕塑大到一公尺余,小则把玩手掌之中,品种逾千。观音题材足足占有百分之十几。2001年,为赞助佛光山南非佛学院创立,以【观音百态】为主题,在台湾义卖展示,佳评甚高,许多展品已成收藏家家中藏品镇宅之宝。

遗珠阁成立伊始,汇集了一群朝气蓬勃的中青年雕塑家。如毛关福等现已被评为美术大师。他们创作旺盛期恰恰都在遗珠阁简陋的设计室中度过。他们的许多足以传世佳作,也诞生在遗珠阁的电窑之中。缅怀往事,心犹依依,前不久几番聚首,终于决定成立【遗珠阁紫砂雕塑研究所】,地址也已选妥。一座三层楼房,明春交付使用。研究所也罢,艺术沙龙也好,展示馆也可,一个研讨开发学术基地,将会成为上海大都会一颗小小的明珠,迎接新朋旧雨,促膝谈心,切磋会友的好去处。

当年的条件虽然简陋,但三年面壁,不分寒暑,甘於寂寞潜心创作的岁月,还是历历在目,萦绕在胸。第一批系列观音塑像就诞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。毛关福的合掌观音,洛迦观音,送子观音; 刘锡洋的如意观音,白度母,绿度母; 张永骞() 的经书观音,鱼篮观音; 潘向阳的水月观音,净瓶观音; 曹瑞强的四臂观音,渡海观音; 伍时伟的日月观音……高度均有一公尺高左右,从而奠定了遗珠阁的创作基石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海戏剧学院画廊与各位老记及相关领导合影照

 

1991年,在上海戏剧学院画廊首展140余件作品,二十余家报刊都作了报道,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新华社名记赵兰英,一踏进展览大厅,面对琳琅满目展品,竟一下子傻了眼,光喊:“这么多作品,我怎么不知道!” 不能怪这位大名鼎鼎跑文艺的资深望重女记者情报失灵,遗珠阁人保密工作实在做到家了,无非想搏得个不鸣则罢,一鸣务求惊人效果而已。他们的目的如愿以偿,总算嬴得个不小的轰动效应。之后,新加坡,台湾,马来西亚,美国……邀请函纷至沓来,遗珠阁名声遐迩皆知,这很大程度得力於观音创作的成功。

 

合掌观音(毛关福作)

 

 

经书观音(张永骞作)

 

龙鱼观音(曹瑞强作)

 

水月观音(潘向阳作)

 

莲花观音(潘向阳作)

 

鱼篮观音(张永骞作)

 

遗珠阁名声大噪的诀窍何在?上海不产紫砂,遗珠阁的紫砂作品怎会师出有名?

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!在投入正式创作之前,七八名主创人员先统一创作理念。要搞,就不能按传统陶瓷“浑、重、厚、实”的一贯风格,必须标新立异,有所突破!无妨借鉴中国园艺盆景艺术的“漏、透、绉、瘦”的美学原理,来作些探索。这可犯了陶瓷生产大忌!虽说紫砂是中国独有的无釉陶,仅产宜兴丁蜀镇一个小土丘下,矿脉稀少,随时可告罄。它的独特物理性能,表面细腻坚硬,久经抚摩,表层会产生亚金属的光润色泽,弥久不褪。但紫砂毕竟是陶的一族,它仍有陶的共性。如,它在烧制成型过程中有一定的收缩率。紫砂的收缩率一般在11-14%左右。陶坯乾燥收缩率约9%;烧成收缩率约4%。无论那个环节,凡泥坯有一丝裂痕,无论如何修补,都难逃开裂厄运!这是一条不容改变的铁律!如果按“漏、透、绉、瘦”原理来创作,美则美矣,如塑像手臂婀娜举起,与驱体并不相连,而臂上披挂的衣巾飘带迎风而展,稍有粘附,便成厚薄不匀的三角形。薄处先干先收缩,厚实部分收缩肯定慢,体、臂、巾收缩不同步,收缩引成的拉力肯定使坯体未干先裂,再也无法修补,未烧先报废!因此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尝试。几经失败,终于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艺流程,突破了多项禁区,获得成功!

遗珠阁的观音造型婀娜多姿,动态飘逸,作品与观赏者常有灵犀相通的感应,这不能不归功於他们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的切实把握。

另一个塑观音像成功的要素,是他们一开始便有意回避了庙宇造像的规律。因为庙堂佛像十分高大,人们瞻仰时视角有偏差,所以民间工匠塑像自有一套不成文的规范。比例与常理有悖。而遗珠阁人创作时,借鉴了西方人体艺用解剖学的原理。让观音的各种姿势更贴近人体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和魅力。在风格上,有意识接近宋代洛迦观音那种崇尚自然、真切、婉约、柔美的写实主义,再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精心构思,作品从360度全方位观赏,都能让人惑受到协调、匀称、动态、和谐之美感,这才形成遗珠阁的观音造型匠心别具的风格。

 

三十三尊观音塑造是个艰难的考题

 

在【西来寺】许下的诺言,岂可轻易言退。摆在遗珠阁人面前的难题,却是如何超越自我。经过反复研究探讨,决定从“动”字上下功夫,进行构思酝酿。即是要让33尊观音菩萨动起来!

三十三尊观音,各有其特殊身份,环境、仪态、坐立、手印。这些特定的规范,给创作设定了不可逾越的制约。也就是说你不能随心所欲,任意发挥,否则得不到社会信徒的认同,你就失败了!而这些特定的规范,往往会形成塑像的雷同。如详云涌绕、惊涛拍岸、傍崖倚石、荷莲烘托;姿势无非或坐或立,又不能轻易改动。如何在持定框架内,让每尊观音菩萨动起来、活起来,又神态各异,便成了创作成败的关健!经过反复商讨,他们制订了审稿三原则,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审定准则。

首先,面部开相,不管你用何种发式和冠戴,一定要达到既壮严又慈祥,或凝眸、或远眺、或思索、或神游、或审规、或含笑,必须表达出真、善、美的精神状态。这条标准很难表述,审稿时只能静坐细观,用心灵去感悟。如缺少神韵,必须重塑;

其次,姿势仪态,既要自然放松,又要神采奕奕。自然放松,则要求身躯各部位不显得僵硬。神采奕奕,则要求精、气、神融会贯通,不能因姿势放松而出现倦慵之感。譬如同为立像,如何让其立得悠然自得,又彼此无雷同之嫌,这须从每个细微处,都作精心推敲;

再则,天衣的处理也极为重要。风吹衣飘,要让塑像活起来,最佳办法先让天衣服饰活起来,紫金庵塑活罗汉、观音关健也在此。所以天衣处理应各呈异状,天衣襟带随风轻扬起合各有特色,但必须似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气韵流畅,毫无呆滞之感。这条准则看似容易,如要达到“天衣无缝”境界,疏密有序,观感优美,往往数易其稿,方显协调熨贴,达到整体完善的理想效果。

最好的审定标准还在现场效果。【西来寺】参出一季,装潢精美的藏宝楼观者络绎不绝,展后成了【西来寺】藏品;第二套33观音在佛光山马来西亚【东禅寺】隔年春节展出仅一个月,参观者达20万。盛况如斯,即对遗珠阁人辛勤努力最好褒奖!还存一套,成了【遗珠阁】阁藏珍品。待明年春暧柳绿,姹紫嫣红季节,肯定会让大家喜睹尊容,瞻仰慈颜。

这套33观音塑像作者四人:曹瑞强、沈玉波、谢樟林、王海盛。均是遗珠阁精英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20021212日初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520 二稿

友 情 链 接:
寒夜闻柝-中国民族乐派音乐家许如辉 | 上海无名 | 【作曲家许如辉】 | 【上海许如辉】 的视频 | 凤凰无名博客 | 中国戏剧网 | 中国黄梅戏 | 越剧南薇弟子 | 文硕:中国首席娱乐官 | 东方文献 | 许如辉女儿 |
版权所有:遗珠阁  地址:中国上海  手机:135646124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建设中国企业港